> 头条 > 文化 > 正文

陶瓷艺术大师杨荫斋作品《嫦娥奔月》现身唐山 -ag电子

103

内容摘要: ...

日前,我市收藏家黄志强通过网络在广东购得一块由唐山著名陶瓷艺术大师杨荫斋先生创作的《嫦娥奔月》艺术瓷盘。

  这块艺术瓷盘为潮州瓷,是上世纪50年代,唐山著名陶瓷艺术大师杨荫斋先生为广东的陶瓷厂创作的陶瓷艺术装饰样瓷。

  ◆ 艰苦的劳动为艺术事业打下基础

  这块瓷盘直径约25厘米,正面是嫦娥怀抱玉兔、脚踏祥云奔向月宫的艺术形象,背面有中英文的“中国唐山 tang shan china”红色款识,整体保存完好(如图)。

  杨荫斋先生1913年出生于滦县龙索庄的一个农民家庭,7岁丧父。因家境贫困,他只读过两年私塾,10岁时就到唐山贫民教养院当了学徒 。在教养院里,杨荫斋学习描绘地毯图样,这是他艺术生涯的开始。17岁以后,杨荫斋到制镜社学画玻璃镜画,也跟着油漆匠油画门面,在寺庙里画过庙画,这些艰苦的劳动为他以后的艺术事业打下了基础。1936 年,杨荫斋在缸窑的一家陶瓷厂从事彩绘工作,他在瓷器上绘制的人物娴美俊秀,非常惹人喜爱。从此,杨荫斋走上了陶瓷艺术创作的道路。

  杨荫斋的艺术才华在唐山解放后得到了全面发挥。上世纪50年代,他先后在公私合营三合义窑业厂和裕丰瓷厂任车间主任。1958年,调到唐山陶瓷研究所任艺术室主任、工程师。

  作为陶瓷艺术家,杨荫斋一直在不断地磨练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水平,从人物到山水、花鸟无一不精,并对传统的陶瓷美术装饰设计、操作方法进行革新,使唐山传统的陶瓷美术装饰更加精细雅致。

  ◆ 推动唐山陶瓷美术装饰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杨荫斋担任陶瓷研究所艺术室主任后,在他的推动下,唐山陶瓷美术装饰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1958年,杨荫斋与老艺人孙海峰合作,研制出了瓷器雕金工艺。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经久耐磨的瓷器雕金装饰,是唐山首创的瓷器金彩装饰工艺。

  杨荫斋笔下的古装仕女人物端庄典雅,面部设色(俗称开脸)与众不同,生动而有个性。他独创的古装仕女人物开脸法,在唐山和其他陶瓷产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杨荫斋创作的仕女画中,对人物服饰和配景的色调设计,也是独具匠心。他根据描绘的对象、主题、情调气氛,决定整个画面的色调。为了突出主题,他精心设计发式、头饰,服装上的锦缎、飘带等每一个细节,以及它们之间的色相关系。他对景物的布局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他认为:“人物画得再美,没有恰当的背景作烘托也是不行的。配景不在于多,而在于深,也不一定将山石、花草都画得特别写实,可根据需要强调某一方面,这样才能突出主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杨荫斋创作的《嫦 娥 奔月》《天女散花》等仕女人物艺术作品被制作成陶瓷花纸,广泛用于日用陶瓷的美术装饰,深得人们喜爱。

  ◆ 在唐山陶瓷美术界被誉为“一代宗师”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杨荫斋多次参加广交会并经常到其他陶瓷产区参观学习,进一步拓宽了艺术视野。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杨荫斋创造的陶瓷仕女人物装饰技法,让其他陶瓷产区的陶瓷艺术工作者们为之折服。黄志强收藏的这块《嫦娥奔月》艺术瓷盘,就是这个时期杨荫斋用潮州瓷,为广东的陶瓷厂创作的陶瓷艺术装饰样瓷,画面清新淡雅,超凡脱俗,有着鲜明的杨派仕女人物创作的艺术特色。经过60多年的时光,杨荫斋早期创作的《嫦娥奔月》艺术瓷盘,辗转回到唐山,非常难得,十分珍贵。

  黄志强说,今年1月3日,我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的背面留下第一道足迹。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让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变为了现实。在举国欢庆我国探月工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时,欣赏杨荫斋先生创作的《嫦娥奔月》艺术瓷盘,愉悦的心情难以言表。

  杨荫斋在唐山陶瓷美术界被誉为“一代宗师”,他的艺术成就是唐山陶瓷美术装饰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杨荫斋在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1983年《河北陶瓷》特刊《河北陶瓷美术》专门刊载了杨荫斋的事迹和作品,并发表了多篇纪念他的文章。

关于文化的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